“看這套明式四出頭官帽椅,材為海南黃花梨,大料開解,木作精巧,原木顏色瑰麗華美,如錦緞般細膩光澤、潤潔,木紋有如行云流水,空靈變幻,妙不可言。”在上周舉行的第四期廣州日報格調藝術沙龍上,聽眾對現場精美的紅木展品贊不絕口。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明清家具鑒定專家、研究員宋永吉與熱心讀者及收藏愛好者進行了充分的互動,詳細地介紹了古代宮廷家具的真面目,并認為明清漆器家具跟鐵梨木都頗具收藏價值。
文:記者郭曉昊、林琳
圖:記者王維宣(署名除外)
“家具鑒定是一門很難講的課題,因為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是通過面對需要鑒定的實物進行判斷并得出結論。而對不同的家具實物,有著不同的鑒定方法、不同的鑒定結論。如果不對照實物講家具鑒定,是空洞的。” 在上周舉行的第四期廣州日報格調藝術沙龍上,甫一坐定,故宮博物院的明清家具鑒定專家宋永吉就要大家先做功課,先看幾本重要的著作。
“學習家具鑒定,應該從學習家具的歷史開始,了解家具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從而把握每個時期家具的風格特點。拿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這本書來說,里邊的家具都是明式家具,而并不都是明代家具,里邊也包含有許多清代家具。有些人看到乾隆的家具,就認為是明代的。這里有個誤區,即是不了解明代家具與清代家具之間存在不同的風格特征,不了解明式家具的定義。”
來現場的許多收藏愛好者家中都有不少古舊家具,卻苦于無法鑒定它的真實年代和價值。有的帶了一大杳照片來,有的則把圖片拷貝到手機里請專家過目,專家也根據圖片給出了一些基本判斷,“不過鑒定最好還是看實物,必要時還要上手,這樣準確度更高。”
藏家孫先生覺得新舊家具區別巨大,一個是表現在用料上,古代對家具木材極為講究,一般砍伐后要放置數十年后才能使用,采用先浸泡后風干的方法令其成為家具后性能穩定,不易變形。而現代多數對新木材進行烘干后就立即用,導致木料容易變形、開裂。第二是新舊工藝也有很大差別。
宋永吉還發現,現在想收藏古董家具的人很多,但市場上流通的卻大多是仿制的。“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沒有機會去故宮的庫房等要地見識真正的古代宮廷家具究竟是什么樣的,因此做出來的東西跟‘真身’差距非常大。”
專家觀點:古漆器家具不輸黃花梨
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近些年,這些原本生僻的名字傳遍了整個收藏界,現場的聽眾也非常希望得知這些名貴木材制成家具的真實價值。宋永吉對材質并不過分重視:“有很多人投資黃花梨家具,黃花梨家具是眾所周知,而且受到普遍認可的名貴木材,可有些并沒有被廣泛認可的家具也有‘潛質’。”
他對漆器家具頗為推崇,認為其實際的藝術價值甚至遠高于黃花梨家具:“比如明朝早期的漆器水平就非常高,而雍正年的漆器家具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具有極高的審美和收藏價值。”
談及產地時,宋永吉建議將其分為京作、蘇作、廣作三個流派進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廣作家具在明代以現在的廣西為主。”他以花籃椅為例說明,中國家具藝術到乾隆年間已經逐漸走下坡路,到了清末時水平已經較低。而在此之后受一部分人推崇的海派家具,但在他看來卻不太值得一提。“京作家具比廣作家具看著更規矩,比如雕刻的龍紋都有‘宮廷風’。廣式家具的最大特點是用料碩大、精選好料、不惜工本、雕工精巧,桌面通常是獨板或兩拼板,而蘇作和北方家具通常是四拼或五拼板,用料纖小,在很多不顯眼的地方甚至改用便宜的木料。”
藏家經驗:明式家具不等于明代家具
“現在市場上很多商家都說自己賣的是明清家具,究竟什么才是明清家具呢?”現場有藏友如此問道。
宋永吉解釋道,明式家具是指明代到乾隆年間的具有明代家具風格特征的家具,它們在大的輪廓上有相同的地方,而在局部的處理方式上存在細微差異,比如:線條的弧度有差別。所以必須掌握家具各個時期不同的風格特點,也就能夠鑒別家具是什么年代的。
現場觀眾、紅木藏家馮瑋瑜跟筆者交流時提到,所謂明清家具并非單指制作年代,而是代表一種風格:“就像傳世的明式家具,反倒是清前期制作的比明代還多。”
以海南黃花梨為例,目前收藏市場價格對于海南黃花梨沒分新料舊料之說,主要是海南黃花梨三五百年才能成材,因材質美麗,使得新的比舊的漂亮。因此市場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新的并不比舊的便宜。馮瑋瑜說:“我認為,黃花梨家具還是以板材大小、手工精湛、風格造型而論價,舊的歲月留痕,有包槳,也有破損,有歷史滄桑感;新的原木原色,瑰麗華美,質樸內斂。收藏者各有所愛。”
收藏貼士:
名貴木材高不可攀
不妨關注“后起之秀”
宋永吉提醒一般收藏者,不一定只把目光放在那些價格已經高不可攀的名貴木材上,不妨多關注一些有可能成為后起之秀的“大路貨”:“例如鐵梨木,現在追捧的人就越來越多。”鐵梨木質堅而沉重,心材淡紅色,髓線細美,用其制作家具,經久耐用。